【存實研究】雙城經濟圈政策動態
【存實研究】雙城經濟圈政策動態
導讀:
2020年1月3日,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正式提出,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,標志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。本篇文章著重梳理雙城經濟圈的政策動態。
01 建設背景
成渝地區位于長江上游,地處四川盆地,北接陜甘,南連云貴,西通青藏,東鄰湘鄂,是我國重要的人口、城鎮、產業集聚區,是引領西部地區加快發展、提升內陸開放水平、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。
縱向來看,在中國區域發展板塊上,成渝地區一直舉足輕重:2011年,國務院批復,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《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》;2016年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的《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》明確,到2020年,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、生活品質優良、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;2030年,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。
02 行政關系變化
建國以來,成渝地區行政關系幾經變化:1954年7月,重慶直轄市被撤銷,重慶并入四川??;1983年3月3日,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的計劃單列市;1997年3月14日,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。改革開放后,川渝合作一直在地方層面開展:1988年,重慶經濟協作區,2007年渝西川東八區縣經濟社會發展協作區成立,2011年,成渝直線經濟聯盟成立。
附注
重慶經濟協作區是以重慶為區域經濟中心的政府間經濟協作組織。重協區聯席會原為每年舉行一次,1999年后改為每兩年舉辦一次。它由渝川滇黔四省市18個市(區、地區)于1988年3月聯合組成。包括重慶的主城九區及萬州區、涪陵區、黔江區;貴州的遵義市、畢節地區;云南的昭通市;四川的自貢市、遂寧市、瀘州市、內江市、樂山市、宜賓市、攀枝花市、南充市、廣安市、達州市、巴中市等。
榮昌區向周邊八個區縣發出倡議:“渝西川東八區縣山水相連、緊密相依,榮則共榮,損則共損,我們現在需要的是‘聚變’,而不是‘裂變’?!?/span>2007年12月7日,第一屆渝西川東八區縣經濟協作研討會召開,重慶的榮昌、雙橋、大足(2011年,市政府撤銷雙橋區和大足縣,設立大足區和雙橋經開區)、潼南和四川的瀘縣、隆昌、安岳、內江市東興區等八區縣,共同發表“榮昌共識”,簽訂“1+10”合作協議。
成渝直線經濟聯盟是安岳縣、璧山縣、大足縣、簡陽市、樂至縣、龍泉驛區、雙橋區等成渝兩地區縣自發成立的經濟聯盟,2011年4月29日正式。
03 雙城經濟圈政策梳理
圖:成渝城市群格局示意圖
(2)唱好“雙城記”,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:共同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,營造一流營商環境,以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為引領,建設好西部陸海新通道,積極參與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。
(3)堅持不懈抓好生態環境保護:走出一條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的新路子,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
(4)處理好中心和區域的關系:著力提升重慶主城和成都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,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,以點帶面、均衡發展,同周邊市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。
附注